“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 钱穆1《国史大纲》
公元 581 年,杨坚代周建隋,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中国长达近 300 年的分裂局面。隋朝初期,疆域辽阔,东至东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南达交趾。据史料记载,当时隋朝的峰值人口可能约5,032万,军力强盛,常备军达一百余万。然而如此强大的帝国,却在建立后仅历经37年就轰然倒塌,万里好山河支离破碎,沦为了一众野心家逐鹿的竞技场。
一说秦汉,必然联想到隋唐,这两对联体王朝的生命周期是如此之相似,但其在人们头脑中所留下的印像却是大相径庭。谈到秦朝时,虽说免不了冠上一个暴秦之名,但它毕竟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前无古人,所以我们大多还是对其怀揣着一颗敬仰之心。汉朝就更了不得了,至今我们每每说到“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时,都会油然而生出一股自豪之感。
强大的唐朝更是中华文明史上无比耀眼的王朝,即使历经了安史之乱这样的巨变,也难掩我们对其深深仰慕和追忆之情,所以我们叫她盛唐。唯独一个大隋帝国,存在感最低,再加上杨广的名声着实不怎么样,故我们以秦汉为荣,以盛为傲,却偏偏对大隋朝生不出太多的情感。
庆幸的是钱穆老先生用一句话为大隋朝正了名,“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于是乎,我们终于有了理由重视这个同样二世而亡的王朝,进而对其顶礼膜拜。
大隋,壮哉!
注 1: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原名钱恩錡,字宾四,笔名钱鹤、素书堂主人,江苏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与吕思勉、陈垣、陈寅恪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1912年辍学后,历任小学教师、中学教师。1930年因发表《刘向歆父子年谱》被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江南大学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50年赴台北,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逝世,享年96岁。
盛世气像
也许你会问,一个仅传了37 年的王朝,有什么值得我们敬仰的呢?请看下面一组数据和史实:
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倡导节俭,大力生产,使得隋朝的仓库充盈,经济基础十分雄厚。据《隋书》记载,隋朝的国库积存了大量的粮食和绢帛,可以支用数十年。
隋朝统一南北后,社会相对稳定,人口迅速增长。开皇元年(581年)时全国有户数达到870万,人口约为44,944,200人,到了杨广大业年间,官方统计的户数为8,907,546至9,070,404户,人口为46,019,956至46,854,540人。但考虑到依附于门阀士族的浮客、部曲、奴婢、客女以及官户、匠户、乐户、佃农等未纳入户口统计的人群,学者估计实际人口略高于官方统计数据,隋朝人口峰值可能约为5,032万人。
五千多万人口和当前中国14亿人口比起来当然不算什么,但是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朝最强盛的时期,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在籍人口也才5959,4978人。至于户数,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永和五年(140年)的版籍,全国有户933,6665万。
再看看唐代,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户数达到9,619,254户,口数达到52,880,488人,为官方户口统计的峰值。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你就感受不到大隋朝的了不起。汉唐人口有如此规模,这不稀奇,毕竟时间基数大,发展时间长,但隋朝仅二世帝王,就能拥有如此庞大的人口数量,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一些什么吗?
隋朝的另一个国力强盛的标志是城市规模宏大,当时,大兴,洛阳,扬州都是举世闻名的大都市。特别是大兴城(后来的长安城),其规模是汉长安城的2.6倍,反映了隋朝的国力强盛。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为了更好地掌控全国局势,决定迁都至地理位置更为中心的洛阳。隋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令营建东都洛阳,由宇文恺负责实施。宇文恺在原洛阳城西18里处另选新址,依据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引洛河水横穿洛阳城,象征银河。洛河上架设天津桥,方便通行。
营建东都洛阳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规模宏大,布局有序。从内到外依次为宫城、皇城、外郭城、西苑等,宫室台殿“穷极壮丽”,100多个里坊分布在洛河两岸。洛阳城的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京都规划和布局的独特风格,宫城和皇城沿南北中轴线布置,郭城围绕在宫城和皇城的东、西、南三面,分区整齐明确,象征着皇权的威严。
隋炀帝迁都洛阳后,宣布大赦天下,免除百姓一年赋税,并迁徙富商大贾数万户至东京,使洛阳成为一座富庶繁华的大都市。后来,唐朝和武周继续以此为都,遂称隋唐洛阳城。
按理说,这样一项浩大的工程,怎么着也得几年时间,可在人家大隋朝,号令一下,平均每月役使的男子多达200万名。从当年三月到次年正月,仅用10个月的时间,东都洛阳城就建成了。
大家可以联想一下今天建设的河北雄安新区的建设,1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直到2024年5月9日,雄安高新区才揭牌并正式启动运行,历时7年,而这种速度把老外震惊的不行,大呼不可思议、独一无二!要是这帮去雄安新区参观的老外知道这段历史,不知道更要惊讶成什么样儿了。
隋朝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有显著成就,如开皇四年(584年)开凿的广通渠,这是大运河的起始端,展现了隋朝在水利建设上的雄心和能力。但是大运河的事儿,我们暂且放下不说,因为这个大运河也比较复杂,不能随随便便的就给出一个观点。
总之呢,大隋朝有相当长的时间,政治上还是清明滴,社会秩序也比较良好,拥有长期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但是,米兰·昆德拉说“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当所有人都认为一切都会按部就班顺利发展的时候,总分有一些出人意料的事件发生,而且,大隋朝的意外事件那是一件接着一件...
无双军力
隋朝的军事力量同样不容小觑,隋文帝在位期间,对外战争多次取得胜利,这与其拥有强大恐怖的军事力量是分不开的。
隋朝沿袭并发展了西魏、北周的府兵制,军府名称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军士开始编入户籍,从事生产。这就是所谓的兵农合一、寓兵于农的制度,军人依均田令受田,免纳租庸调,平日生产,每年有一定时间轮番宿卫,战时出征,资装自备。隋文帝对府兵进行了重要改革,将府兵将领赐胡姓的恢复本姓,军人也不再随从将领的姓氏,重新整理乡兵,将私家部曲收编为国家军队。
皇帝直接统辖12卫府,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2人;下辖骠骑府、车骑府,分置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再下设大都督、帅都督、都督。隋朝常备兵力约有60~70万人,战时征募可达130万上下。隋炀帝时期,更是大肆扩军,增置军府,扫地为兵。
隋朝的兵种多样,包括骑兵、步兵等。其中,骑兵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步兵则承担着不同的战斗和防御任务。还有装备了“五牙”(装有拍竿的大型战舰)、“黄龙”等战船的强大水师力量。
隋军装备了较为精良的铠甲,如明光铠等,这些铠甲提供了良好的保护能力,同时设计上也考虑到了士兵的活动自由度。武器装备上有长矛、剑、弓箭等,其中弩的使用尤为突出,隋军装备的弩射程远、威力大,对战斗有着重要影响。隋军的的攻城器械在当时也比较先进,如云梯、楼车、投石机等,这些器械提高了攻城效率。远征高丽时,特别是大业九年第二次东征,攻打辽东城时,就在辽东城下使用飞楼、撞车、云梯等攻城器械,昼夜不停地攻城20余日,只可惜功败垂成。
如果单纯只说大隋的军力,也许并不能证明隋朝是如何的强大,我们把目光转向同时期地球上的其它大国来看看,虽然有由于缺乏第一手详细资料,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但经过查找相关资料反复求证和比对,大体上应当是准确的。
隋朝时期(公元581-618年),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实力大致情况如下:
东突厥 :东突厥在隋朝初期是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拥有数十万骑兵,控制着长城以北的广阔地域。隋朝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最终使东突厥分裂并归降。
高句丽 :高句丽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和中国东北地区,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曾与隋朝发生战争。隋炀帝两次亲自率领大军出征高句丽,但均以失败告终。在高句丽全盛时期,其兵力总数有30余万 。渤海国的大门艺曾回忆说:“昔高丽全盛之时,强兵三十余万,抗敌唐家”。
百济和新罗:这两个国家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与隋朝都建立了朝贡关系,可以先忽略。
日本:当时的日本处于飞鸟时代,虽然军事实力不如大陆国家,但通过与隋朝的交流,也逐渐吸收了大陆的文化和技术,但总体而言,仍然属于蕞尔小国。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在6世纪和7世纪期间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史书记载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有65万,有的说有15万,包括重装骑兵和步兵,以及强大的海军。但查士丁尼一世时期,拜占庭帝国企图征服意大利,能够投入的精锐野战军大约1万人,这代表了当时查士丁尼能拿出的大半家当。由此看来,拜占庭帝国的兵力和大隋朝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毕竟大隋三征高丽,每次出动的兵力都是数十万计,最多的一次出兵113万。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一个欧洲国家,军队的人数向来不是拜占庭的强项,尤其是在坚守一夫一妻制的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军事强大之处在于其装备精良和战术灵活,包括装备了“希腊火”的海军舰队和大规模装备的骑兵,特别是重骑兵在对外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兰克王国:在墨洛温王朝时期,法兰克王国的军事力量逐渐增强,以步兵和骑兵为主,进行了多次对外征服。在公元732年的普瓦提埃战役中,法兰克军队的兵力略多于阿拉伯军队,有7万人,而这也差不多也是法兰克王国当时的全部家当了。
其余国家,如非洲的阿克苏姆帝国,印度次大陆上的多个王国,西亚的阿拉伯部落,虽然也都各有特色,但总体而言,和大隋朝不在一个量级上。
如此一看,你是否有种大隋朝的军事实力几乎可以横扫全球的感觉,虽然这种感觉并不代表事实,但强大如斯的大隋帝国,还是让人心生豪情,倍感自豪。
这就是当时的汉人王朝,这就是无比强大的大隋帝国,它屹立东方,傲视全球,是自汉以后,我们的祖先创立的又一个威震诸邦的顶级王朝!
万国博览
隋大业二年(606年),那个被后世诟病“佞于隋而诤于唐”的裴矩受命管理张掖互市,使其规模不断壮大,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当时的互市规模堪称宏大。来自西域各国的商人络绎不绝,他们带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汇聚于此。骆驼队、马队载着珍贵的香料、珠宝、丝绸、皮毛等物品,形成了一条长长的贸易链条。据不完全统计,每日参与互市的商人数量多达数千人,交易的货物价值以万计。这种规模不仅在当时引人注目,甚至在后世的贸易交流中也堪称典范。
裴矩在管理互市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素材。他深入了解了西域各国的地理风貌、人文风情、政治局势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与各国商人的密切接触,他掌握了贸易往来的路线和规律,知晓了哪些地方是贸易的关键节点,哪些商品在哪些地区更受欢迎。正是由于裴矩在张掖管理西域诸国商人互市时的细心观察和深入研究,他才能够将这些丰富的信息和宝贵的经验整理成具有重要价值的《西域图记》。这部著作不仅是对当时西域贸易和交流的真实记录,更是为后世研究丝绸之路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西域图记》的意义不可小觑,它以详尽而准确的描述,勾勒出了西域的地理风貌、人文景观和民族分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域图记》对隋唐两朝开发丝绸之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在隋朝,统治者依据其中的路线规划和地理信息,制定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举措。例如,在军事行动方面,为平定吐谷浑提供了精准的地理情报支持;在行政管理上,设立鄯善郡、筑新伊吾城等决策,也得益于对西域地理的深入了解。
不管是《西域图记》,还是设立鄯善郡、筑新伊吾城,隋朝,这个短命王朝,有意无意之间,随随便就在开发丝绸之路的历史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采取了一系列果敢而富有远见的举措,不仅彰显了当时的国力,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朝的这些举措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丝绸之路的贸易规模大幅扩大,商品种类更加丰富,贸易往来更加频繁。中原的丝绸、瓷器等精美物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域,而西域的香料、珠宝等也大量流入中原。文化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佛教、音乐、舞蹈等相互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打得一拳开,省得百拳来。不管后来的隋炀帝是如何的不靠谱,但在西域这件事上,他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通过打通西域门户,中原与西域以及更远的地方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隋朝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诸国的交往,吸引了西域商人络绎不绝来到长安、洛阳等大城市。
公元609年,大隋朝举办的“焉支山万国博览会”,吸引了西域27国的王公使臣,以及其他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商人和使节,盛况空前。博览会期间,隋炀帝在“观风行殿”盛陈了文物珍宝、丝绸锦绣,并设宴款待各国使者,展示了隋朝的文明和富庶。同时,还有九部国乐的演奏和“鱼龙漫延”等大型表演节目。
博览会期间,隋炀帝在“观风行殿”盛陈了文物珍宝、丝绸锦绣,并设宴款待各国使者,展示了隋朝的文明和富庶。同时,还有九部国乐的演奏和“鱼龙漫延”等大型表演节目。
万国博览会促进了隋朝与西域及远方国家的交流合作,加强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对后来唐朝丝绸之路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而这场本意为宣示大隋对西域边疆的战略意图,欲复兴汉代在河西走廊的辉煌成就的盛会,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万国博览会”,是现代世博会的雏形,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后记
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强大的隋朝,杨坚与杨广父子却将目光齐齐投向了高丽。为何这两位皇帝都对高丽情有独钟?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复杂的因素呢?
隋朝建立之初,国内局势虽渐趋稳定,但周边局势依然动荡。高丽位于东北边陲,其势力的扩张对隋朝的边疆稳定构成了潜在威胁。一方面,高丽与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时有往来,这让隋朝担忧其可能会形成联合之势,对中原造成更大的威胁。另一方面,高丽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掌控着部分贸易通道,其经济的发展也引起了隋朝统治者的关注。
高句丽地处东北亚,控制了辽东地区这一战略要地,对于中原王朝而言,高句丽的存在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地缘政治压力。打还是不打,不管是沉稳睿智的杨坚,还是聪明果敢,心怀大志的继任者杨广,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是一致的,他们并没有做错。但随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意外政治事件,让这个无比正确的决定终于变成大隋王朝覆灭的导火索...
#深度好文计划#网上融资炒股
西域洛阳洛阳城隋炀帝高句丽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